中新網9月26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6日文章表示,一個新的亞洲、一個三個大國並立的亞洲,將帶來亞洲的新紀元。中國、印度、特別是日本,都應該徹底擯棄“冷戰思維”,雙方關係不應該是針對第三方的。換一個角度看問題,不僅與鄰國的關係會更友好,亞洲的地域關係也會更好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9月17日至19日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印度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。17日是印度總理莫迪的64歲生日,他在家鄉迎接了習近平的來訪。中印領導人在這一特殊時間特殊地點相見,被認為是兩國領導人建立友誼的開始,也被各國媒體稱作“龍象共舞”。
  日本媒體註意到,習近平先後與印度總理、總統和人民院議長展開會談,中印共簽署了包括核能合作、深化鐵路合作及上海和孟買建立友好城市等12項協議。中國將幫助印度升級老化的鐵路系統,同時,印度考慮與中國合作建設一條高速鐵路。
  日本正極力向印度推銷新幹線技術,而中國顯然已經占據優勢。鑒於印度在資金方面仍需借助外部力量,金磚國家(BRICS)銀行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(AIIB)計劃向印度高鐵項目提供資金。
  日本媒體還註意到,習近平訪問了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印度民族英雄甘地的故居,稱“中國打出歷史牌,牽制正在強化與印度關係的日本”。不得不說,日本已經患上了嚴重的“被害妄想症”。他全力發展與印度的關係動機不純,就把中國想像得與自己一樣。
  現在,中國已被日本視為最大的威脅。在其看來,拉攏中國的周邊國家,可以增強反華陣營聲勢,加強對華壓力。特別是印度這個“最大的民主國家”,能對中國起到巨大的牽製作用。為此,9月初莫迪訪問日本時,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別出心裁地在日本人心靈的故鄉——京都給予最高規格接待,日媒也大談“日印聯手應對中國”,但莫迪卻沒有讓日本得到滿意的回答。
  他對日本邀請印度共同舉辦“2+2”、也就是兩國外長、防長共同會談機制給予婉拒,與日本旨在防範和遏制中國的計劃始終保持距離,強調不會加入任何包圍或遏制中國的同盟,指出“印日關係”不針對中國。不僅如此,莫迪還把安倍接待他的創意手法,“山寨”到接待習近平訪印上,在自己的家鄉首先接待,這讓日本感到非常難以言述的惱火。
  其實,日本只要稍微動一下腦筋,就會明白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切實際。從政治上看,中印關係對印度有著不可取代的戰略價值。印度與其他國家的雙邊關係,都是要為此服務的。當年,中國、印度、緬甸等共同倡導了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”,印度還是“不結盟運動”的領導國之一。顯然,印度不可能為日本而改變長年堅持的外交國策。即使印度採取外交平衡戰略,也不可能倒嚮日本一邊。因此,想將印度完全拉入自己的反華陣營,只是日本一廂情願。
  再從經濟上看,中印已經成為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,在過去十多年中兩國經濟合作發展迅速,中國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。兩國在G20、金磚國家、貿易談判等問題上已經有良好合作,尤其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建立,進一步鞏固了中印在國際體系改革問題上的團結。這是日本“金元外交”無法企及的。
  如今,世界不會僅憑所謂的“意識形態”劃線,日本極力主張的環中國“價值觀聯盟”,最後只能是個空中樓閣。日本或許應該換換思維,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。中印關係、日印關係以及中日關係都是亞洲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,不斷向前發展才可以實現“三贏”。
  回顧歷史,亞洲地域不僅從來沒有出現過兩強並存、三強並立的局面,還曾經長期遭受過帝國主義國家的野蠻侵略。現在,亞洲繼東亞出現了中國、日本“兩強並存”的局面後,印度正在迅速崛起,新任總理莫迪許諾十年之內要讓印度成為南亞的大國,亞洲從此有望成為中、印、日“三強並立”的局面。
  這對於亞洲來講,看起來可能會“擁擠”一些,但的確是一件好事情。戰後的亞洲將第一次可以用其經濟的實力與戰後的歐洲並駕齊驅。
  一個新的亞洲、一個三個大國並立的亞洲,將帶來亞洲的新紀元。因此,中國、印度、特別是日本,都應該徹底擯棄“冷戰思維”,雙方關係不應該是針對第三方的。換一個角度看問題,不僅與鄰國的關係會更友好,亞洲的地域關係也會更好。(蔣豐)  (原標題:日媒:日本應該換一種思維看待中印關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p75spxdy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